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三姚堂——三代中医眼科世家传承

发布时间:2022-10-31 12:50:21 浏览次数:684

返回列表


 

 

 

微信图片_20221028154102.jpg

本文所有插画来源:戴敦邦


戴敦邦,中国著名国画家,号“民间艺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美术研究室副主任等。在中国连环画领域做出卓越成就。代表作有《戴敦邦古典文学名著全集》、《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等。

 

“三姚堂”

有关的故事——

图片1.png

姚亦伟医生家的书房中,除了泛黄的书籍,还有“三姚堂”的牌匾和醒目的7幅人物故事画。

 

姚亦伟医生介绍这些作品:“这些画都是戴敦邦先生为我们家族创作的:讲的是我们祖孙三代在中医眼科上的故事。”

 

姚和清——

一代中医眼科名医

百年姚氏眼科开创者

图片1.png

姚氏祖籍在浙江宁波,祖父姚和清的父亲是一名木匠。自小家中清贫,父亲在姚和清幼年就已身故,留下母子二人辛苦讨生活。幼年姚和清十分喜好读书,但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这便让他产生了从医的念头。

 

在姚亦伟的记忆中,爷爷姚和清是个嗜书如命的人。听父亲说:在旧社会,爷爷除了干活,平时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但他就是能挤出时间读舅舅这里所有的中医书籍,其中包括中医经典、药典。但命运似乎总会为有志之士创造苦难的成长环境以考验他们的诚意。

 

为了谋生,姚和清不得不离开舅舅去外地赚钱讨生活,奉养多病的母亲。在苏州打工的那段日子,姚和清生活孤苦清寒。有一次在街边旧书摊上,姚和清偶然看到一本《眼科龙木论》,便倾囊买下。与这本书的“偶遇”引发了姚和清与眼科的结缘,也预示着他未来在中医眼科上将取得的卓越成就。

11.jpg

 

让盲人“潘四海”

重获光明

图片1.png

从苏州回到宁波,姚和清用打工的积蓄在家乡宁波开了个米铺。一边经营米铺,一边也从未懈怠对中医的钻研苦读。有了从舅舅这里学到的中医基础,加上自己对于经典的研读,在熟读《眼科龙木论》的那段时间,姚和清开始跃跃欲试。他不知道自己多年来学习的医术到底能不能治好病人的眼疾?

 

在他开米铺的沿街上,有个卖宁波小吃“三宝盐炒豆”的瞎子潘四海,某天挑着担子经过米铺门口时,姚和清便叫住了他:“我现在免费给你治眼睛,不收你钱,你愿不愿意试一试?”“不要钱”这三个字可是关键词啊。“都已经看不见了还能怎么着?”潘四海心想:那就试试吧!

22.jpg

奇迹总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刻发生。经过几贴药后,潘四海从一位无光感的盲人,开始逐步有了视力“我可以看见了!”这一大新闻迅速传遍了宁波的街坊邻里。让姚和清一时名声大噪。他的米铺也顿时门庭若市,成为一个“中医门诊”。无论眼疾还是其他症状的病人,也陆续跑来找姚和清治病。

 

1937年,声名鹊起的

“姚和清眼科医院”

图片1.png

在米铺里,有治愈了的病人,当然也有年轻的姚和清看不好的病人。在初试牛刀的这段日子里,可谓五味杂陈。他并没有久久沉静在成功病例的喜悦里,而是为那些收效并不佳的病例反复自省、反复思考。那时的沮丧也常常打击着他。

 

由于中医内科的整体修为尚浅,对于所有的眼疾为何不能立竿见影。姚和清唯有加深对中医内科全身辩治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他又回到书中,研习中医内科的整体辩证。

 

1935年,姚和清在宁波的米店被一场大火烧毁了。之后他带全家迁居上海。1937年,姚和清在白克路(现凤阳路)街面石库门房里子开设了自己的眼科医院——“姚和清眼科医院”。

 

早前的“前店后工场”就这样开始经营了。同期,在积累了诸多临床病例后,姚和清又研制了工艺复杂的眼部外用药和眼药水。

 

解放后,姚和清去北京旅游,刚到宾馆门口,便看到人山人海——原来都是慕名来请他治疗眼疾的病人或家属。3天的旅行于是直接变成了“眼科门诊”。

 

回到上海后,姚和清受聘于北京中医研究院,先后担任四明医院、华东医院、铁道医学院中医眼科顾问,以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眼科主任等职。在其从医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复兴了“针(拔)内障术”,此术便是现代西医白内障(晶状体)摘除术的前身。据悉唐由之先生就用此法治好了当年毛泽东爷爷的白内障。

 

姚芳蔚——传承衣钵

姚氏眼科第二代名医

图片1.png

姚芳蔚,自小跟随父亲身边,在父亲的启蒙下,继承了姚氏眼科的精髓。要继承,当然要自己十分喜欢才行。而天自小赋异禀的姚芳蔚仅用了4年的时间就完成了6年的小学课程。大学毕业于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现同济大学医学院),该学堂曾培养出裘法祖、吴孟超等一代名医大家,被誉为“医生的摇篮”。

 

一边是父亲的言传身教,另一边是在西医院校的现代科学及逻辑塑造。这让姚芳蔚在医学上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

33.jpg

姚芳蔚与父亲出生在完全不同的时代。政治、文化背景的差异,让传统的中医文化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周易系辞》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继承的同时,也需要开创。

 

姚芳蔚跟着老爷子学中医,其实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文化、是思想、是立志。在父亲的口口相传下,知其言,更要解其意。而在德文医学堂的经历,使姚芳蔚建立起西方医学、现代科学及科技逻辑的又一种新的医学观。

 

传承中医眼科

融汇西医理论

图片1.png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姚芳蔚继承父辈传承,在如何更好的结合中西医治疗的路途上不断探索,终成一代大家。名誉、光环更是令他在医坛传为美名。在上海沙眼防治中心(现上海眼科医院)任眼科主任,做临床,做研究。自身所具备中医修为和西医理论背景,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下,这些都成为他研究中西医结合的独特优势。

44.jpg

从左至右:

姚芳蔚、姚和清、姚亦伟

 

三姚堂亲睐眼贴膜

三代中医眼科世家传承

图片1.png

百年中医眼科世家,上海姚氏眼科创始人姚和清为国家级中医眼科名医,其子姚芳蔚传承衣钵,亦为一代眼科名医。

 

姚氏眼科第三代传人姚亦伟医师集三代精诚及百年中医眼科临床积淀,推出“亲睐”——以“亲和自然,明眸善睐”为宗旨的眼部美护品牌。

 


相关新闻

  ©2018  上海三姚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2030980号-1